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以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范式。学院已与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安靠上海封装测试有限公司、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凯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美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微电子封装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样板工程”,为集成电路产业精准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先行先试:全覆盖构建产教融合新体系
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学校首批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以来,学院坚持“先行先试、引领示范”原则,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目前,学院所属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三大专业已全部纳入产教融合建设范畴,实现专业全覆盖。其中,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作为标杆,与上海集成电路头部企业深度绑定,形成“强粘性育人共同体。通过“标准共定、平台共建、师资共培、人才共评”四维联动,学院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全链条中实现无缝对接。
模式创新:实践“2.5+0.5+1”培养新路径
学院创新推出“2.5+0.5+1”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将“产”贯穿于“教”的全过程。前2.5年夯实理论基础,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教学;中间0.5年开展整建制驻企实训,以“生产现场即课堂”的沉浸式学习提升岗位技能;最后1年深化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衔接。同时,学院将“工学交替、驻企培养、顶岗实践、师徒带教、学分互换、小线开题、产线考核”七大核心机制落到实处,构建“螺旋式能力成长体系”,确保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实践的平稳过渡。学院院长李军表示:“我们构建了‘基础-专业-实践’螺旋式上升的培养路径,突出理论与实践交替融合的特色,重点打造专业理论、实践技能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和‘一体两翼三驱动’多维人才培养体系”。
资源聚合:双平台赋能人才全周期培养
为破解产业技术迭代快、工艺复杂度高等难题,学院打造“双实践平台”育人矩阵。校外依托环旭电子、安靠封装等6家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每年为全体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下的技能锤炼;校内建成6000平方米实践基地,配备价值1.5亿元的先进设备,形成“基础实验—工艺实训—创新研发”递进式培养链条。此外,学院创新“双导师三维赋能”机制,聘请20余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与校内导师共同开展“价值塑造—技术传授—产业认知”协同育人,近五年校企联合攻克集成电路领域横向课题8项,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
成效显著:对口就业率超85% 企业满意度100%
经过近几年实践,学院产教融合成果丰硕。电子封装技术专业连续两年第一志愿报考率近100%,就业率稳居98%以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度100%。学生在全国“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斩获80余项大奖,主导研发的“刻蚀自清洁工艺优化”“智慧家居云端物联网系统”等创新项目被企业直接应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学院还带动学校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实现本硕贯通培养,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将持续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以现代产业学院为纽带,推动产教融合从“示范”走向“典范”,为培养新时代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上海经验”。